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的几点体会
gsfei2009 | 2009-05-14 21:04:29    阅读:2127   发布文章

       "我做医疗设备维修多年,见识过的医疗设备林林总总不在少数,工作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先讲点在医院怎么混的道理,或许对同行们有点帮助。毕竟我们在医院里不是主流,属于边缘群体,得不到重视,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讲点做边缘人的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体来说医院还是个比较纯洁的地方,终究受过教育的人比较多,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到了厂矿企业,事业部门,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这方面也不够啊。但是,我们这些做工程技术的还是要注意一些的。
1. 古人讲功夫在诗外,此言这是济世良言啊。做好维修工作,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以外的东西才是你成功的关键啊!我刚来医院的时候,年轻气盛,工作一个顶几个人,但没少落埋怨。后来我发现的门道,赶紧转变工作方式。一开始是修好了人家说你慢,现在是修不好人家帮你开脱:“他都弄不好,别人更没戏,赶紧找厂家吧,哼,厂家来了也不一定行,报废了算了。”干活少了,好评多了,不能不说是个可笑的进步。但从内心里说,我很厌恶搞这种东西,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之一,整个社会如此,我们何苦硬要死撑着吃亏呢?当然,具体怎么把握,还要根据每个医院的情况自己慢慢去摸索。总之,工作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滑头。
2. 在一个集体里,不同本领和能力的人数大约是按类似一个枣核形分布的:有少数的人非常优秀,做什么都行。还有少数人干什么什么不成。绝大多数是中间类型的:你行的吧我也凑合,你不行呢我也够呛。如果你明智的话,你要站在大多数人这一堆里,人多势众吗!。做熊人太伤自尊,我辈所不齿。做强人实在太累,而且容易被当作出头鸟打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最要命的是如果你做得太好,你的岗位离不开你,你就很难有被提拔的机会了。走上管理岗位的大多是中间类型的人,技术能力一般,工作能力也一般,但有时间和精力搞搞人际关系的那种人。当然,如果你的个人技术能力极为出色,万一你离开医院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院方会迫于形势不得不提拔你。这可以当作个案处理,但不具有普适的意义。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你保命的本钱,但也是你提升的绊脚石。
3. 不要议论别人,没人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你所说的话很快就会让每个人知道的,会让你很狼狈的。特别是我们国家的企业中,近亲繁殖严重,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带着转折亲呢,可能你多少年都弄不清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还是少说为妙。我的经验是:只谈天气和黄段子(本人的黄段子讲得很不错的),又不得罪人,又让别人觉得你很有趣,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医院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啊。
4. 无论怎样,也要做好本职工作,至少要让别人认为你做到了。只要在这个单位一天,就好好干一天。这样即使你走了,也会留个好的念想:“唉!咱们的庙小,留不住这个高僧啊!”别走了以后让人家说:“这小子可算走了,妈的!不走也是迟早被开除的货!”新单位总会到原单位打听你的工作情况的,要是知道你在原单位吊儿郎当,谁敢要你?。说不定,过了试用期就不和你续约了,那你就被动了。所以我主张:爱院不如爱岗,爱岗不如敬业。
5. 无论什么时候,别说原单位的坏话,这样新单位的人会觉得你如果再换单位也会骂他们。这会对你相当不利,切记。
6. 别说同行的坏话,否则其他人会藐视我们这个行业的。
7. 既然是医院,当然是以“医”为主,我们这个行当肯定是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也是符合医院整体利益的,我们不太可能扭转医院对设备科的态度。所以别抱怨――于事无补还招领导讨厌,何苦呢?学好本领,找机会跳槽得了。
8. 别总想着修大型的复杂的医疗设备。那是很露脸的事情,但却很少发生,就是发生了,你也未必处理得了,可能会闹个弄巧成拙。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就是些琐碎的事情,先把这些小事做好,千万别做那种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做的人,很让人厌恶的。多在暗处下功夫,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苏东坡讲: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下面说说维修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虽是务虚,却也必要。我想要想做好维修工作,除了相应的知识准备以外,要有“三心”――信心、细心、决心。
1. 信心
无论多么复杂的设备,只要是人造的,就一定能修。很多刚刚进入此行当的工程师信心很差,总觉得那么复杂的设备而且还是进口的,咱们怎么能解决得了呢?万一把故障扩大了怎么办呢?找厂方得了,自己还闹个轻闲。要知道,做好维修工作首先要迈出的是敢于动手的第一步。对简单的设备不要忽视,对复杂的设备不要胆怯,这样才能有工作的基础。我刚来医院工作的时候,老主任对我就非常不信任:总是说:“这个设备你见过吗?”“没有”“没有你就敢动?弄坏了怎么办,还是找厂家吧”!“我是学冶金的,医院里的所有设备我都没有见过,以后我是不是就不用干活了?”他不占理确有权,所以前几个月我什么都做不了。恰好有一台老式的氯分析仪坏了,厂方都不再给维修了,他只好让我试试,我很快就给修好了,而且一直用了很久,甚至买了新的高级机器还把他当作急诊临时检查时用呢。这样才一举扭转了偏见。
2. 细心
敢于动手了,并不一定能把设备修好,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的情况下,还需要有极度的细心才能发现故障。做维修最忌讳的就是把聋子治哑巴了――故障扩大了。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仔细,没有其他的办法。维修其实和医生看病有相似之处,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故障,是否解决得了那是另外的问题了,可以这样说,找到了故障至少成功了70%。细心要求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现象,从中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所在。马马虎虎,稀里糊涂的人肯定做不好这行的。讲一个成功的例子吧:一台进口设备,出现了故障,连厂方的工程师都解决不了,最后只好换主板。问题是这台设备急用,厂方的主板要2个星期才能到货。我拿着那块板子看了10几分钟,忽然发现在某个集成电路的两个管脚之间有一小块很难看到的类似松香的东西,用探针一量,居然有1K左右的电阻。我用棉签蘸着酒精把它擦掉了,OK了。厂方的人包括医院的人都说我是蒙上的。我不服气:没有极度的细心怎么能发现呢?后来有一个单位的电梯坏了,怎么也修不好,把我请去看看,恰好又是类似的问题,这次是一个焊接时甩落的小锡珠卡在一个集成电路的管脚中了,造成时有时无的故障,这种毛病我想是所有工程师最头疼的。这件事以后,很多人都服气了,不再说我瞎蒙了,毕竟瞎猫多次遇见死老鼠的事情非常罕见。
3. 决心
不要轻易说放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坚信: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修的第一件大型设备是一台彩超,那时是我们医院最贵的设备,100多万。当时厂方索价7万元,备件1周以后才能到货。且不说7万元是否黑心,哪个医院能忍受1个星期没有彩超?市场、声誉损失巨大。后来我和主任说我想试试,主任大概没有任何办法了,也只好如此了。我叫了一个电工跟我一起去的。打开机箱,发现彩超的复杂程度远超出我的想象(平时没有故障,没人让你拆开机器研究其结构的,我低估了问题的难度),20几块板子一字排开,每块板子都有两本杂志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全是零件,而且是两面焊接的,关键是没有技术资料,就算是有也来不及看了。我问那个电工:怎么样,咱俩能弄好吗?他说了句让我血脉贲张的话:“咱们争取今天就弄好”。大约用了1上午,发现一块电路板上的一个电阻烧了,我们俩兴奋极了,赶紧买了换上,一通电,又烧了。接着查,发现这块板子上的5V和0V之间短路了。肯定是其间的退耦电容短路了,但是在板子上并联的退耦电容不下200个,看了半天,没发现有明显变色的电容。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拆掉一个,量量,短路,再拆一个,再量量……真是皇天有眼啊,拆到第三个的时候,不短路了,换上一个电容,OK了,看看表,下午3点半。然后去喝酒庆祝。现在,那个小电工已经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了。
下面谈谈技术层面的东西
1. 好习惯比好技术重要。拆下的螺丝要放到可靠的地方,拆下电线之前要先做好标记,千万别相信你的记忆力,也别相信图纸上画的,很多时候,上面画的和机器本身不一样,贸然拆下,等装不上了就抓瞎了。绝大多数设备科里的螺丝是越修越多,设备上的螺丝是越修越少,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得改正。
2. 设备中最容易坏的是电源,其次是阻容元件和功率器件,在维修之前,要对自己说:集成电路肯定没坏,就是坏了也没法修。电阻坏的现象是断路,电容坏的现象是短路。实在猜不出哪里坏了就先量保险是否有问题,然后看见什么个头大就量什么――之所以做得很大就是因为发热高吗,发热高肯定容易坏,绝对没错。FPGA、DSP之类的元件就不要试图去换了,换上了新的也和原来的不一样,没法用,那里面的结构是加密的,别想读出来,甚至普通的GAL器件也不要去试。4层以上的板子如果阻容元件没坏就不要再修了,去做点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吧。注意板子上写有F字眼象电阻的东西,那极有可能是fuse,很容易坏的。
3. 如果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同时坏了要抢着去修进口设备。这是个小秘密:进口设备无一例外的比国产设备好修,修好了肯定是露脸的事,保不齐会一举成名;即使修不好,咱也有说道:进口的吗,又没有技术资料。领导会原谅你的。你要是摊上国产的设备,算你倒霉:修好了是本份;修不好肯定会挨骂的――怎么一个国产的简单东西都修不好呢?干什么劲儿啊?回家算了。他们哪里知道修国产设备的艰辛啊!这里我想多说几句:进口设备的设计一般都很精良,大多是模块化设计,机箱也容易打开,里面条块清楚:这里是电源、这里是放大、这里是信号处理、这里是输出,很快就能查到问题。比如日本的设备,很多时候,一把小改锥能从头拆到尾,非常顺手,修理这样的设备是一种享受,德国的也不错,美国的就差一大截子,虽然说可维修性设计的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再看看国产设备的情况吧:想起来我就想骂街,设计者使我想到了从森里里跑出来的野猪:机器里面乱糟糟的一团子,粗制滥造,飞线成堆,电线基本上不标号,万一断了一根让你没法查。我曾经修了一台著名的**频谱仪,为了把面板后面的电路板拆下来,我得先从低下的轮子拆起,然后一路拆下来,直到大卸八块。动用了各种改锥,扳手,钳子。我数了一下:拆下的螺丝总计14种,40个,这还是人干的活吗?我甚至对他们公司的人产生了悲悯之情:每天装配这种东西,多痛苦啊!每月给我10000块我都不干。有一天遇见他们公司的一个工程师,跟他开玩笑说:你们的东西是猪设计的,王八做的,傻逼买的,狗去修的。其他的国产设备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国的医疗设备始终处于医疗设备市场边缘地带,成不了气候,主要是因为不负责任的人太多造成的,是整体的腐烂,而不是某一个公司的问题。做不好有两个原因:一是确实做不好,一是不好好做。我们通常属于后者。一句话:我们的人品低下,道德败坏,只能生产破烂。
4. 我从来不修电源,尽管电源的故障率很高。因为我对开关电源的技术一窍不通,而且我也不十分想学,这是我技术的断门之一。我的做法是把各种设备的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做记录,坏了就换国产电源,很方便。国产小功率电源是国人制作的少有的好东西之一。我们曾经买了台设备,保内就坏了3个电源,后来换了国产的,4年了,没出过问题。这里我得提一下新星公司的电源,实在是太棒了,这些年买了几十个了,有的甚至超限额10%使用,一台都没有坏过。不是给他们做广告啊,只是有好东西得介绍给大家。
5. 至少要有一本TTL手册和一本CMOS手册,英语也得差不多,最好随身带上电子字典,会对维修有很大帮助的。现代医疗仪器的自诊断功能和故障显示都很齐备,维修很大程度上是读懂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基本的集成电路手册有助于你在没有电路图的情况下猜测某块电路所完成的功能。试想一下,拆下电路板,里面的集成电路一块都不认识,那就难于下手了,总不能全靠碰运气吧。维修终究是借于技术和运气之间的活动。
6. 别迷信厂方的技术人员,他们不一定是高手,泛泛之辈很多,也符合枣核分布(但通常他们英语很强,这就不奇怪我们的大学里的学生学语言比学技术要卖力气得多)。除了换板子几乎什么都不做,反正是医院出钱。要是修板子则是即费力气又少挣钱,傻子才干呢,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和个人的道德水平无关。我做维修工作10年,见到的厂方工程师有好几百号了(外企公司),做芯片级维修的,一个都没有。他们通常对机器整体把握比较强一些,见识的故障多一些,其他的也没什么了。三无的故障最好修,一般都是电源或保险的问题,就别找他们了,除非你钱多烧得难受。时有时无的故障我们最头痛,他们也头疼,但他可以带一大堆板子来换,这个优势我们没有啊!这回我们就没辙了,伸出脑袋任人家宰割吧。
7. 和厂方的技术人员搞好关系,他们手上毕竟有我们没有的东西。很多厂家只收零件费,不收维修费。其实大家都明白:零件费里含着维修费呢!这也是医院很多工程师不愿意动手的原因:我费劲巴拉的干了半天,最后还得换你的独门零件,钱一分钱没少花,反倒给你省力气了。这确实是难以破解的难局。但我们可以这么想:我们还学到知识了呢!我们至少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另外也可以防止个别的坏家伙把我们的好零件换走了。这样我们不仅多花了钱还得被这家伙耻笑,那可是精神物质双欠收啊!
8. 高级的机器不总是坏,而且是很少坏。如果没有太多进取心的话,干这行还是挺轻松的。但我建议同行们平时做一些焊焊线头、拧拧螺丝的活。一方面让你手脚不会因长期得不到锻炼而退化,另一方面让别人觉得你不高傲,容易合作。这也不折损你的形象。否则,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就会找借口推脱的。再说体力活也没有什么不能干的,就是不干也不能把力气省下啊。
9. 只要他能学会,一定要把你的技术教给你的同事。进步是因为创新而不是保密,你会因此而轻松许多,他也能从获得新知中得到乐趣,提高价值,这是个双赢的结局。我这里有一个大专生,一个中专生,其他的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有一个甚至写个维修记录都是错字连篇(此人手很巧,做钳工活简直棒极了,而且特别老实肯干,是个难得的好人),但我依然努力教授他们。我的做法是:出了问题我去处理,他们看着,下次同样的问题,他们处理,我监督,再下次,我就不去了。如果有新的问题,重复这个过程。一开始很费力,后来就越来越轻松了。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不经意间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合作好了效用极大。所以我主张合作,别轻视你的同事。有一次我们进了台设备,安上以后总是跳闸,厂方安装人员说是因为电闸是带漏电保护引起,让我们换普通电闸。我和他们在电路上争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还是我们两个电工去了,一个说:“我们的电闸带漏电保护总没有错吧?如果没错就是你们错了,换上不带漏电保护的,万一电到人你负责啊”。厂方的工程师坚持说他们的电路没问题,电不到人,“电到人我负责!”我们另一个电工立刻来了一句:“你负得了责吗?就是负得了责,我们医院的事情也没轮到你负责呢!耍什么你耍?”他们立刻哑火了,老老实实地去检查机器去了。
11. 电不是万能的,得学点机械、电机拖动、液压气动方面的知识。否则,像呼吸机、麻醉机、口腔治疗椅一类的东西坏了你就难于下手了。医疗设备的电路一般很少坏的,坏的通常是机械部分,执行机构。这些机器里的电磁阀、减压器啊什么的都贵得惊人,通常都得2000~3000,还有更贵的。其实用普通气动元件完全可以替代,几十块钱就能解决。而且这些东西的故障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得多去液压气动元件商店看看,留个心眼。有的实在没有就自制,非常划算。比如说:我们有很多NIPRO的血液透析机,里面的电磁阀用了几年就坏了,其实就是硅胶阀芯坏了,换整个阀得2000多(人家厂方不单卖阀芯),我们画了张图,找个橡胶厂做了一批,几百块钱做了200多个,这辈子都用不完了。
12. 我们欠缺的是医疗知识,这方面的课得补上,否则没有前途的。国外的情况是像我们这类人成为医疗工程师,和临床一起工作。一般都有医学和工程双学位,是很体面的工作,不像我们,整天灰头土脸的。
13. 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参与一些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做设计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能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和提升你的工作能力。我数年前做了几个单片机的系统设计,气动系统也搞过(不过是非常简单的那种,没什么水平)。那时并没有觉得怎样,等回过头做维修,发现自己多了一份镇静和从容。毕竟设计比维修要高一个层次吗!以俯视的态度看维修,心理平静多了。我们这些搞维修的去做设计,至少能够引入可维修设计的理念,没准还能为提高我国仪器设备的水平做点贡献呢!
最后想说的就有些官话的味道了:得讲学习。我认为获得新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坚信开卷有益,所以我总看书,也一直比较快乐。甚至看****都在其中学到调情的技巧。我们这行和医学不同:他们搞的是经验科学,其基本规律仍然未被揭示,花很多钱努很多力不一定就有好结果,不然,癌症不早就被攻克了?而我们这行的基本规律已经被发现,我们处在应用层。我的一个小老师说:“一本《电磁学》,一本《数据结构》,总共500页书,够我们这样的混一辈子了,你所做的就是排列组合其中的知识。”(这个小子比我小好几岁,实在是个很鬼的小东西,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知识,特别是电路设计的技巧,不得不尊他为老师啊!)。这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工作,金钱充足,就没有修不好的设备。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的前途比医生光明多了。
  所以,个人认为,只有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多接触知识,让自己博学,总会混的很好。大家应该为从事这个边缘学科的边缘工作感到荣幸。(这句是我自己说的啊!!肺腑之眼)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一指禅  2009-10-19 11:15:55 

严重同意!没有修不好的机器,只有搭不起的功夫和花不起的金钱,支持!弱弱问一下博主:此文系原创否?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